台灣是病人的天堂?魔鬼藏在細節裡。只有業內人才知道。
我覺得英國那樣是很好的制度。在台灣,除了方便、選擇多、想看哪就看哪,我實在看不出是哪裡好的。我只能說,台灣人看病就像逛士林夜市一樣,進去前先挑一間順眼的,進去後再看看好不好吃,喜不喜歡,不好吃就換一間。
在台灣診所為了拚生意,求病患滿意度,要打針有打針,藥要多強有多強。看個簡單的感冒深怕病人沒有藥到病除,抗生素、類固醇一起上。喉嚨很痛止痛藥開三種,咳嗽很咳止咳藥開兩種,鼻水很厲害,流鼻水藥也來三種。
一診看7-80個很風光嗎?一診4小時,總共240分鐘,扣掉走路坐下的時間,看一個病人不到3分鐘。3分鐘能做甚麼檢查?能問甚麼病史?能做甚麼鑑別?能給多少衛教?很多病人離開診所的時候手上只有一包藥,知道要三餐吃,可是不知道自己生了甚麼病?是為什麼?老人走到診所,只知道要去打針。不能打針的情況也打針。
台灣的醫療制度很有問題,所以導致所有的醫生都在苦勞。可以在醫院發揮所長的醫生因為病人太多,太累出走到診所,想不到診所就像是小吃攤又是個多殺多的環境。
因為缺乏衛教,所以患者對疾病不夠了解,導致一直重複就診造成浪費。如果每個醫師都有15分鐘好好的衛教患者,患者會對自己的疾病有很好的認知,相信可以減少浪費的情況。診所的醫師看輕症,該轉診的患者再轉給大醫院的醫師,讓大醫院的醫師手上不要有那麼多病人,可以多花一點時間研究比較嚴重的病人,和教學的工作。
反過來就是現在的情況,診所一堆醫師搶生意。大醫院人滿為患,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掛不到號。